7月15日,“文心筑梦”志愿服务队继续深耕乡村非遗传承,邀请文旅学院杨宗英老师分别在晨阳村与华阳村接连开展两场“非遗绳编·吉祥传情”制作体验活动。志愿者与孩子们以绳为媒,用指尖巧思编织吉祥结,让传统绳编工艺在乡村的夏日时光里焕发温暖生机。
晨阳村首秀:彩绳绕指尖,吉祥初成型
7月15日上午,杨宗英与志愿者们提前备好五彩绳线、剪刀等工具,以“吉祥结”为核心教学内容,从绳编的历史渊源讲起,细致讲解吉祥结“吉庆有余、福运绵长”的文化寓意。示范环节中,杨老师手把手演示穿、绕、压、挑的基本技法,彩绳在她手中灵活穿梭,很快便勾勒出对称精美的结型。活动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,一根根普通的彩绳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寓意美好的吉祥结,大家举着作品互相展示,脸上满是成就感。
华阳村续章:巧手编如意,绳结载童趣
午后,华阳村的绳编活动同样热闹。杨宗英用生动的比喻讲解编织步骤,志愿者们则分组蹲在孩子们身边,手把手指导绕线、打结、收紧等细节。孩子们很快掌握要领,从最初的生疏到逐渐熟练,搭配上喜欢的颜色送给亲人。
从晨阳村的专注学习到华阳村的沉浸创作,两场绳编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。吉祥结的编织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耐心与手眼协调能力,更让他们在一针一线中理解了非遗文化的内涵。未来,“文心筑梦”志愿服务队会继续开展精彩活动,让优秀传统文化技艺走进乡村日常,让“吉祥”的寓意融入生活,为乡村添上一抹传承的亮色。